WEB 3.0——第二种抛射方式

WEB 3.0——第二种抛射方式

首先是一点历史。

Web 1.0 是一个用于访问网站所有者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的网络。 静态 html 页面,只读访问信息,主要乐趣是指向本网站和其他网站页面的超链接。 站点的典型格式是信息资源。 将离线内容传输到网络的时代:数字化书籍、扫描图片(数码相机仍然很少见)。

Web 2.0 是一个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交网络。 沉浸在互联网空间中的用户直接在网页上创建内容。 交互式动态站点、内容标记、网络联合、混搭技术、AJAX、网络服务。 信息资源正在让位于社交网络、博客托管和维基。 在线内容生成时代。

显然,“web 1.0”这个术语是在“web 2.0”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指的是旧的互联网。 关于未来版本 3.0 的讨论几乎立即开始。 展望未来有多种选择,当然,所有这些都与克服 Web 2.0 的缺点和限制有关。

Netscape.com 首席执行官贾森·卡拉卡尼斯 (Jason Calacanis) 主要担心用户生成的内容质量低劣,并表示互联网的未来将是“有天赋的人”,他们将开始“创造高质量的内容”(Web 3.0,“官方网络”)。 ”定义,2007)。 这个想法相当合理,但他没有解释他们将如何、在哪里、在什么网站上做到这一点。 嗯,不是在 Facebook 上。

“web 2.0”一词的作者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合理地建议,没有必要像个人这样不可靠的中介将信息放置在互联网上。 技术设备还可以向互联网提供数据。 并且相同的技术设备可以直接从网络存储读取数据。 事实上,Tim O'Reilly 提议将 Web 3.0 与我们已经熟悉的“物联网”一词联系起来。

万维网的创始人之一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在未来版本的互联网中看到了他长期以来 (1998) 的语义网梦想的实现。 他对这个术语的解释赢得了胜利——直到最近,大多数人还说“Web 3.0”指的是语义网络,即网站页面内容对计算机有意义、机器可读的网络。 2010-2012年左右,关于本体化的讨论很多,语义项目批量诞生,但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仍然使用互联网2.0版本。 事实上,只有语义标记方案 Schema.org 和互联网巨头 Google、Microsoft、Facebook 和 LinkedIn 的知识图谱才完全幸存下来。

强大的新一轮数字创新浪潮帮助掩盖了语义网的失败。 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兴趣已转向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无人机、增强现实,当然还有区块链。 如果说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是线下技术,那么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网络项目。 在2017-2018年其受欢迎程度达到顶峰时,它甚至声称自己是新互联网(这一想法被以太坊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卢宾反复表达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这个词开始不再与未来的突破联系在一起,而是与不合理的希望联系在一起。 品牌重塑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我们不要将区块链视为一个自给自足的项目,而是将其纳入一系列技术中,以体现一切新的和明亮的事物。 立即为这个“新”找到了一个名称(尽管不是新的)“web 3.0”。 为了以某种方式证明这个名称并不新颖,有必要将语义网络包含在“轻”堆栈中。

所以,现在的趋势不是区块链,而是去中心化互联网Web 3.0的基础设施,由区块链、机器学习、语义网和物联网等几项主要技术组成。 在过去一年中出现的许多致力于 Web 3.0 新转世的文本中,您可以详细了解其每个组件,但不幸的是,没有回答自然问题:这些技术如何组合成某种东西整体而言,为什么神经网络需要物联网和语义网区块链? 大多数团队只是继续在区块链上工作(可能是希望创建一个可以击败母球的加密货币,或者只是简单地解决投资问题),但是以“Web 3.0”的新幌子进行的。 尽管如此,至少还是有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而不是关于不合理的希望。

但并非一切都如此悲伤。 现在我将尝试简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语义网络需要区块链? 当然,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区块链本身(由加密链接的区块组成的链),而是在点对点网络中基于加密方法提供用户识别、共识验证和内容保护的技术。 因此,语义图作为这样的网络接收可靠的去中心化存储,并对记录和用户进行加密识别。 这不是免费托管页面的语义标记。

为什么条件区块链需要语义? 本体论通常是将内容划分为主题领域和层次。 这意味着在对等网络上构建的语义网络(或者更简单地说,将网络数据组织成单个语义图)提供了网络的自然集群,即其水平扩展。 图的层次组织使得并行处理语义独立的数据成为可能。 这已经是一个数据架构了,并不是把所有东西都乱扔到块里,存储在所有节点上。

为什么物联网需要语义和区块链? 对于区块链来说,一切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它需要作为一个可靠的存储,并带有一个内置系统,用于使用加密密钥识别参与者(包括物联网传感器)。 而语义,一方面可以让你将数据流隔离到主题集群中,也就是说,它提供了节点的卸载,另一方面,它可以让你让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变得有意义,从而独立于应用程序。 您可以忘记请求应用程序 API 的文档。

机器学习和语义网络的交叉能带来什么互惠互利还有待观察? 嗯,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简单。 如果不是在语义图中,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训练神经元所必需的单一格式的如此庞大的经过验证的、结构化的、语义定义的数据数组? 另一方面,有什么比神经网络更好地分析图表中是否存在有用或有害的异常,例如识别新概念、同义词或垃圾邮件?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Web 3.0。 Jason Calacanis 会说:我告诉过你这将是有天赋的人创作高质量内容的工具。 蒂姆·伯纳斯·李会很高兴:语义规则。 Tim O'Reilly 也是对的:Web 3.0 是关于“互联网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是关于模糊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界限,当我们忘记“上网”这个词时。

我之前对该主题的看法

  1. 进化论和互联网的进化 (2012)
  2. 互联网的演变。 互联网的未来。 网络3.0 (视频,2013 年)
  3. 网络3.0。 从网站中心主义到用户中心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多元化 (2015)
  4. WEB 3.0 或没有网站的生活 (2019)

来源: habr.com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