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我收集了所有時代和民族中影響世界觀和世界圖景形成的所有最重要的文本(“翁托爾”)。 然後我想了又想,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即這篇文本對於我們理解世界結構比哥白尼革命和康德著作更具革命性和重要意義。 在RuNet中,這篇文章(完整版)的狀態很糟糕,我對其進行了一些清理,並在譯者的許可下將其發布以供討論。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你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作者:尼克·博斯特羅姆 [發表於哲學季刊(2003)卷。 53、沒有。 211,頁。 243-255。 (初版:2001)]

本文指出以下三個假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

  • (1)人類很可能 將會滅絕 在到達「後人類」階段之前;
  • (2)每一個後人類文明都具有極端的 低機率 將對其進化歷史(或其變體)進行大量模擬,並且
  • (3)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 生活在電腦模擬中.

由此可見,處於後人類文明階段(能夠對其前身進行模擬)的機率為零,除非我們接受我們已經生活在模擬中的情況。 也討論了該結果的其他意義。

一、簡介

許多科幻小說以及嚴肅的未來學家和技術研究人員的預測都預測,未來將擁有巨大的計算能力。 讓我們假設這些預測是正確的。 例如,後代擁有超強大的電腦將能夠對他們的前輩或與他們的前輩相似的人進行詳細的模擬。 因為他們的電腦非常強大,他們將能夠運行許多類似的模擬。 讓我們假設這些模擬的人是有意識的(如果模擬高度準確並且哲學中某種廣泛接受的意識概念是正確的,那麼他們就會有意識)。 由此可見,像我們這樣的思想數量最多的並不屬於原始種族,而是屬於原始種族的高級後裔所模擬的人。 基於此,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我們處於模擬的、而非原始的、自然的生物思維之中。 因此,除非我們相信我們現在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否則我們不應該假設我們的後代會對他們的祖先進行許多模擬。 這是主要思想。 我們將在本文的其餘部分更詳細地討論這一點。

除了這篇論文可能引起那些參與未來主義討論的人的興趣之外,還有純粹的理論興趣。 這個證明激發了一些方法論和形而上學問題的闡述,也提供了一些與傳統宗教概念的自然類比,這些類比可能看起來令人驚訝或具有啟發性。

本文的結構如下:首先,我們將製定一個特定的假設,我們需要從心靈哲學中導入該假設,以便使該證明起作用。 然後,我們將研究一些經驗理由,證明未來文明將有可能對人類思維進行大量模擬,從而開發出許多已被證明符合已知物理定律和工程限制的相同技術。

從哲學角度來看,這部分並不是必要的,但仍然鼓勵人們專注於文章的主要想法。 接下來將使用機率論的一些簡單應用來總結證明,並用一節來證明證明所使用的弱等價原理。 最後,我們將討論對開頭提到的替代方案的一些解釋,這將是關於模擬問題的證明的結論。

2. 媒體獨立性假設

心靈哲學中一個常見的假設是媒介獨立性假設。 這個想法是,精神狀態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廣泛的實體媒體中。 只要係統體現了正確的計算結構和過程,意識體驗就可以在其中發生。 其基本特性並不是碳基生物神經網路中顱內過程的體現:電腦內部的矽基處理器可以執行完全相同的操作。 現有文獻中已經提出了關於本論文的論點,儘管並不完全一致,但我們在這裡將其視為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在這裡提供的證明並不依賴功能主義或計算主義的任何非常強大的版本。 例如,我們不應該接受媒介獨立性的論點必然是正確的(無論是在分析意義上還是形而上學意義上)——而只是認為,事實上,在適當程序控制下的計算機可能是有意識的。 此外,我們不應該假設,為了在計算機中創造意識,我們必須對其進行編程,使其在所有情況下都表現得像人類,通過圖靈測試等。我們只需要一個較弱的假設為了創造主觀體驗,人腦中的計算過程以適當的高精度細節在結構上被複製就足夠了,例如,在個體突觸的水平上。 這種精緻版的媒體獨立性已被廣泛接受。

神經傳導物質、神經生長因子和其他比突觸小的化學物質顯然在人類認知和學習中發揮作用。 車輛無關論點並不是說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很小或可以忽略不計,而是它們僅透過對計算活動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來影響主觀體驗。 例如,如果不存在主觀差異且突觸放電也不存在差異,則所需的模擬細節處於突觸等級(或更高等級)。

3.計算的技術限制

在目前的技術發展層面上,我們既沒有足夠強大的硬件,也沒有足夠的軟體來在電腦上創建有意識的思維。 然而,有強有力的論點表明,如果技術進步持續不減,那麼這些限制最終將被克服。 一些作者認為,這個階段將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 然而,為了我們討論的目的,不需要對時間尺度做出假設。 對於那些相信需要數十萬年才能達到「後人類」發展階段的人來說,模擬證明同樣有效,屆時人類將獲得大部分現在可以證明是一致的技術能力具有物理定律和物質定律以及能量限制。

科技發展的這一成熟階段將使將行星和其他天文資源轉化為強大的電腦成為可能。 目前,很難確定後人類文明可用的運算能力是否受到限制。 由於我們仍然沒有一個“萬有理論”,我們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當前物理理論所禁止的新物理現象可以用來克服根據我們目前的理解對信息施加理論限制的局限性。處理這件事情的內部。 有了更大的信心,我們可以為後人類計算設定下限,只假設那些已經被理解的機制。 例如,Eric Drexler 勾勒出一個方糖大小的系統(減去冷卻和電源)的設計,每秒可以執行 1021 次操作。 另一位作者粗略估計了行星大小的計算機每秒執行 1042 次操作。 (如果我們學會建造量子計算機,或學會用核物質或等離子體建造計算機,我們可以更接近理論極限。Seth Lloyd 計算出 1 公斤計算機的上限為每秒 5 * 1050 次邏輯運算在1031 位元上執行。然而,就我們的目的而言,使用更保守的估計就足夠了,這僅意味著當前已知的操作原理。)

模擬人腦所需的電腦能力可以用完全相同的方式粗略估計。 根據複製我們已經了解的一塊神經組織的功能並且其功能已被複製到矽片中(即複製視網膜中的對比度增強系統)的計算成本,一項估計給出了估計每秒約 1014 次操作。 另一種估計是基於大腦中突觸的數量及其放電頻率,給出的值為每秒 1016-1017 次操作。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詳細模擬突觸和樹突分支的內部工作原理,可能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 然而,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很可能在微觀層面上具有一定的冗餘,以補償其神經組件的不可靠性和雜訊。 因此,當使用更可靠、更靈活的非生物處理器時,人們預計會顯著提高效率。

記憶體不再是處理能力的限制。 此外,由於人類感官資料的最大流量約為每秒 108 位,因此與模擬皮質活動相比,模擬所有感官事件所需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我們可以使用模擬中樞神經系統所需的處理能力來估計模擬人類思維的整體運算成本。

如果環境包含在模擬中,則需要額外的電腦能力 - 其數量取決於模擬的規模和細節。 除非發現一些新的物理學,否則用量子精度模擬整個宇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要實現對人類經驗的真實模擬,所需要做的事情要少得多,只要確保模擬人類以正常人類方式與模擬環境互動就不會注意到任何差異。 地球內部的微觀結構很容易被忽略。 遙遠的天體可能會受到非常高水準的壓縮:精確的相似性只需要在我們可以從地球或太陽系內的太空船觀察到的狹窄屬性範圍內。 在地球表面,無人居住的宏觀物體必須連續模擬,但微觀現象可以被填滿 特設,即根據需要。 你透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的東西不應看起來可疑,但你通常無法檢查其與微觀世界不可觀察部分的一致性。 當我們故意設計系統來利用不可觀察的微觀現象,並根據已知原理運作以產生我們可以獨立驗證的結果時,就會出現例外。 典型的例子就是計算機。 因此,仿真必須涉及電腦的連續仿真,直到單一邏輯閘的層級。 這不是問題,因為以後人類的標準,我們目前的計算能力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後人類模擬創造者將擁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來隨時詳細監控所有人類大腦的思維狀態。 這樣,當他發現一個人願意對微觀世界進行一些觀察時,他可以根據需要填寫足夠詳細的模擬。 如果發生任何錯誤,模擬主管可以輕鬆地編輯任何在破壞模擬之前意識到異常的大腦的狀態。 或者導演可以將模擬倒回幾秒鐘並以避免問題的方式重新啟動。

因此,創建與人類大腦的物理現實無法區分的模擬最昂貴的部分是創建神經或亞神經水平的有機大腦模擬。 雖然不可能對真實模擬人類歷史的成本給出非常精確的估計,但我們可以使用 1033-1036 次操作的估計作為粗略估計。

隨著我們在創建虛擬實境方面獲得更多經驗,我們將更好地理解使此類世界對訪客顯得真實所需的計算要求。 但即使我們的估計錯誤了幾個數量級,這對我們的證明也沒有太大影響。 我們注意到,對行星質量計算機的處理能力的粗略估計為每秒 1042 次操作,而這僅考慮到已知的奈米技術設計,而這些設計可能遠非最佳。 一台這樣的電腦可以在 1 秒內只使用百萬分之一的資源來模擬人類的整個心理歷史(我們稱之為祖先的模擬)。 後人類文明最終可能會建造出天文數字數量的這類電腦。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後人類文明可以運行大量的祖先模擬,即使它只花費了一小部分資源。 即使我們所有的估計都存在很大的誤差,我們仍然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 後人類文明將擁有足夠的運算資源來運行大量的祖先模擬,甚至可以將其資源的一小部分用於這些目的。

4. 模擬證明的內核

這篇文章的主要想法可以表達如下:如果我們的文明有很大可能有一天會達到後人類階段並進行許多祖先模擬,那麼我們如何證明我們沒有生活在這樣一個階段模擬?

我們將以嚴格證明的形式發展這個想法。 我們引入以下符號: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 所有人類文明存活到後人類階段的比例;
N是後人類文明發起的祖先模擬的平均次數;
H是文明到達後人類階段之前生活在該文明中的平均人數。

那麼生活在模擬中的所有具有人類經驗的觀察者的真實比例是: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讓我們將 表示為對運行祖先模擬感興趣的後人類文明的比例(或至少包含一定數量的對此感興趣並且擁有大量資源來運行大量模擬的個體),並將平均值表示為由這些感興趣的文明進行的祖先模擬,我們得到: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因此: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正如我們在上一節中看到的,由於後人類文明擁有巨大的運算能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價值。 從公式(*)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三個假設至少有一個成立: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5.軟等效原理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得出結論,如果 (3) 為真,那麼您幾乎可以確定您處於模擬中。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知道所有具有人類經驗的觀察者中有一定比例x生活在模擬中,並且我們沒有額外的信息表明我們自己的私人經驗或多或少可能體現在機器中而不是體現在機器中vivo 的體驗優於其他類型的人類經驗,那麼我們對自己處於模擬中的置信度必須等於 x: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這步驟的合理性是由非常弱的等價原理證明的。 讓我們將這兩種情況分開。 在第一種情況下,更簡單,所有被檢查的思想都像你的思想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在質量上與你的思想完全相同:它們具有與你相同的信息和相同的經歷。 在第二種情況下,心靈只是在廣義上彼此相似,是人類典型的心靈,但本質上彼此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經驗。 我認為,即使在思想本質上不同的情況下,模擬的證明仍然有效,只要你沒有任何資訊來回答各種思想中哪些是被模擬的,哪些是在生物學上實現的問題。

文獻中已經給出了更嚴格原則的詳細論證,其中包括我們的兩個特定示例作為微不足道的特殊情況。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無法在這裡展示全部理由,但我們可以在這裡給出直觀的理由之一。 讓我們想像一下,x%的人口在其DNA的某個部分中具有特定的基因序列S,這通常被稱為「垃圾DNA」。 進一步假設不存在S的任何表現(除了在基因檢測期間可能出現的那些),且S的擁有與任何外部表現之間不存在相關性。 很明顯,在你的 DNA 被測序之前,將 x% 的置信度歸因於你擁有片段 S 的假設是合理的。這與擁有 S 的人擁有本質上不同的思想和經歷這一事實無關(它們之所以不同,只是因為所有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而不是因為S 與一個人擁有的經歷類型之間有任何直接聯繫。)

如果 S 不是具有特定基因序列的屬性,而是處於模擬中的事實,則同樣的推理適用,假設我們沒有資訊可以讓我們預測模擬思維和模擬思維的體驗之間的任何差異。在原始生物體驗之間。心靈

應該強調的是,當你不知道自己是哪個觀察者時,等價的軟原則只強調關於你是哪個觀察者的假設之間的等價。 當您沒有關於哪個假設正確的具體資訊時,它通常不會分配假設之間的等價性。 與拉普拉斯和其他更強的等價原理不同,它因此不受伯特蘭悖論和其他使等價原理的無限制應用複雜化的類似困難的影響。

熟悉世界末日論證 (DA) 的讀者(J. Leslie,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Nigh?”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40, 158: 65‐72 (1990))可能會擔心這裡應用的等效原理基於相同的假設DA 的一些結論的違反直覺給模擬論證的有效性蒙上了陰影。 這是錯誤的。 DA 建立在一個更嚴格和有爭議的前提之上,即一個人應該像從曾經生活過和將要生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整個人口中隨機抽樣一樣進行推理,儘管事實上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XNUMX世紀初,而不是遙遠未來的某個時刻。 軟不確定性原則僅適用於我們沒有關於我們屬於哪一組人的額外資訊的情況。

如果打賭是理性信念的某種基礎,那麼如果每個人都打賭他們是否處於模擬中,那麼如果人們使用軟不確定性原理並打賭他們處於模擬中,依賴於大多數人都在模擬中的知識在裡面,那麼幾乎每個人都會贏他們的賭注。 如果他們打賭自己不在模擬中,那麼幾乎每個人都會輸。 遵循軟對等原則似乎更有用。 此外,我們可以想像一系列可能的情況,其中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模擬中:98%、99%、99.9%、99.9999% 等等。 當接近上限時,每個人都生活在模擬中(從中可以演繹出每個人都處於模擬中),要求人們歸因於模擬中的確定性應該平穩且持續地接近模擬中的確定性似乎是合理的.完全置信度的極限。

6. 解釋

第(1)款提到的可能性是很明顯的。 如果(1)為真,那麼人類幾乎肯定無法達到後人類的層次; 在我們的發展層面上,沒有任何物種會成為後人類,很難找到任何理由來認為我們自己的物種具有任何優勢或對未來災難的特殊保護。 因此,給定條件(1),我們必須為《末日》(DOOM)賦予高度合理性,即人類在達到後人類水平之前就會消失的假設: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假設的情況,其中我們的數據與我們對 fp 的知識重疊。 例如,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即將被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非常不幸。 然後,我們可以將末日假說歸因於比我們對無法實現後人類的人類文明比例的預期更大的有效性。 然而,就我們而言,我們似乎沒有理由認為我們在這方面是特別的,無論好壞。

前提(1)本身並不意味著我們可能會滅絕。 這表明我們不太可能進入後人類階段。 例如,這種可能性可能意味著,在滅絕之前,我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或略高於目前的水平。 (1)成立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科技文明可能崩潰。 同時,原始人類社會仍將留在地球。

在達到後人類發展階段之前,人類可能會以多種方式滅絕。 對(1)最自然的解釋是,由於某些強大但危險的技術的發展,我們將滅絕。 其中一個候選者是分子奈米技術,其成熟階段將允許創建能夠自我複製的奈米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以污垢和有機物(一種機械細菌)為食。 這種奈米機器人如果被設計用於惡意目的,可能會導致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死亡。

模擬論證結論的第二個替代方案是,對運行祖先模擬感興趣的後人類文明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計。 要使(2)成立,先進文明的發展道路必須嚴格接合。 如果感興趣的文明產生的祖先模擬數量異常龐大,那麼此類文明的稀有程度也相應極端。 事實上,沒有一個後人類文明決定利用其資源來創建大量的祖先模擬。 此外,幾乎所有後人類文明都缺乏擁有適當資源和興趣來進行祖先模擬的個人。 或者他們有法律,以武力為後盾,阻止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什麼力量可以導致這種趨同?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先進文明正在沿著一條軌跡共同發展,這種軌跡導致人們認識到由於模擬居民所經歷的痛苦而進行祖先模擬的道德禁令。 然而,從我們目前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創造似乎並不明顯是不道德的。 相反,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種族的存在具有巨大的道德價值。 此外,僅僅針對祖先模擬的不道德行為的倫理觀點的趨同是不夠的:它必須與文明社會結構的趨同相結合,從而導致被認為不道德的活動被有效禁止。

另一種趨同的可能性是,幾乎所有後人類文明中的幾乎所有個體後人類都朝著失去進行祖先模擬的動力的方向發展。 這將需要驅動他們的後人類祖先的動機發生重大改變,因為如果可以的話,肯定有很多人希望對他們的祖先進行模擬。 但也許對任何成為後人類的人來說,我們人類的許多慾望都會顯得愚蠢。 也許祖先模擬對後人類文明的科學意義可以忽略不計(考慮到他們令人難以置信的智力優勢,這似乎不太不可能),也許後人類認為娛樂活動是一種非常低效的獲得快樂的方式——因為可以更便宜地獲得快樂直接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 從(2)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後人類社會將與人類社會非常不同:它們不會有相對富裕的獨立代理人,這些代理人具有全方位的類人慾望並可以自由地對其採取行動。

從概念的角度來看,結論(3)所描述的可能性是最有趣的。 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中,那麼我們觀察到的宇宙只是整個物理存在的一小部分。 計算機所在的宇宙的物理學可能與我們觀察到的世界的物理學相似,也可能不相似。 雖然我們觀察到的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但它並不位於現實的某個基本層面。 模擬文明有可能成為後人類文明。 反過來,他們可以在模擬宇宙中建構的強大電腦上運行祖先模擬。 這樣的計算機將是“虛擬機”,這是計算機科學中一個非常常見的概念。 (例如,用 Java 腳本編寫的 Web 應用程式在筆記型電腦上的虛擬機器(模擬電腦)上運行。)

虛擬機器可以相互嵌套:可以用任意數量的步驟來模擬虛擬機器來模擬另一台機器,等等。 如果我們能夠創建我們自己的祖先模擬,這將是反對第(1)和(2)點的有力證據,因此我們必須得出結論,我們生活在模擬中。 此外,我們不得不懷疑,運行我們的模擬的後人類本身就是模擬生物,而他們的創造者反過來也可能是模擬生物。

因此,現實可以包含幾個層次。 即使等級制度在某個層面上結束——這種說法的形而上學地位相當不清楚——也可能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大量的現實層面,而這個數字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反對這種多層次假設的一個考慮因素是,基礎級模擬器的計算成本將非常大。即使模擬單一後人類文明也可能非常昂貴。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應該預期我們的模擬將被關閉,當我們接近後人類水平時。)

儘管這個系統的所有元素都是自然主義的,甚至是物理的,但仍然可以與世界的宗教概念進行一些鬆散的類比。 從某種意義上說,運行模擬的後人類對模擬中的人來說就像神一樣:後人類創造了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他們的智力比我們高; 它們是無所不能的,因為它們可以以違反物理定律的方式乾擾我們世界的運作;它們是無所不知的,因為它們可以監控發生的一切。 然而,除了那些生活在基本現實層面的半神之外,所有的半神都受到生活在更高現實層面的更強大的神靈的行為的影響。

對這些主題的進一步闡述可能會產生一種自然主義神學,該神學將探索這種等級制度的結構以及居民在其水平上的行為可能會影響更深層次的現實居民對他們的態度所施加的限制。 。 例如,如果沒有人能夠確定自己處於基本水平,那麼每個人都必須考慮他的行為可能會受到模擬主機的獎勵或懲罰的可能性,也許是基於某種道德標準。 死後的生命將是一種真正的可能性。 由於這種根本上的不確定性,即使是處於基本層次的文明也會有道德行為的動機。 他們有道德行為的理由,當然也會成為其他人有道德行為的充分理由,如此循環,形成良性循環。 透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獲得某種類似於普遍道德要求的東西,遵守它符合每個人的自身利益,並且是「無處可去」的。

除了祖先模擬之外,我們還可以想像更有選擇性的模擬的可能性,其中只包括一小群人或一個人。 其餘的人將成為「殭屍」或「影子人」——人們的模擬水平足以使完全模擬的人不會注意到任何可疑的東西。

目前還不清楚模擬影子人比真人便宜多少。 一個物體的行為可能與真人沒有區別,但卻沒有意識體驗,這一點甚至還不是顯而易見的。 即使存在這種選擇性模擬,您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處於其中,除非您確定此類模擬比完整模擬的數量要多得多。 為了讓大多數被模擬的人處於 I 模擬中,世界上必須有比完整的祖先模擬多 100 億個 I 模擬(僅對一種意識的生命的模擬)。

模擬器也有可能跳過被模擬人心理生活的某些部分,並給他們關於他們在跳過期間可能經歷的經歷類型的錯誤記憶。 如果是這樣,人們可以想像以下(牽強的)邪惡問題的解決方案: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痛苦,所有關於痛苦的記憶都是一種幻覺。 當然,只有在你自己沒有受苦的時候,才能認真考慮這個假設。

假設我們生活在模擬中,這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 與迄今為止所說的相反,對人們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嚴重。 對於我們的後人類創造者如何選擇組織我們的世界,我們最好的指導是對我們所看到的宇宙進行標準的實證檢驗。 我們大部分信仰體系的改變可能是小而溫和的——與我們對理解後人類思想體系的能力缺乏信心成正比。

正確理解論點(3)的真理不應該讓我們“瘋狂”,也不應該迫使我們放棄自己的事業,停止為明天做計劃和預測。 目前(3)的主要經驗重要性似乎在於它在上述三重結論中的作用。

我們應該希望(3)為真,因為它降低了(1)的可能性,但如果計算限制使得模擬器有可能在達到後人類水平之前關閉模擬,那麼我們最好的希望是(2)是真的。 。

如果我們更了解後人類的動機和資源限制,也許是我們向後人類演化的結果,那麼我們被模擬的假設將有更豐富的經驗應用。

7.Заключение

技術成熟的後人類文明將擁有巨大的運算能力。 基於此,對模擬的推理表明,以下至少一項是正確的:

  • (1)人類文明達到後人類文明的比例非常接近零。
  • (2) 對模擬前人類文明感興趣的後人類文明比例非常接近零。
  • (3) 所有具有我們這種經驗的人中生活在模擬環境中的比例接近 XNUMX。

如果(1)為真,那麼我們幾乎肯定會在達到後人類水平之前死亡。

如果(2)為真,那麼所有先進文明的發展路徑應該是嚴格協調的趨同,這樣它們就不會擁有相對富裕的個體願意運行其祖先的模擬並可以自由地做所以。

如果(3)為真,那麼我們幾乎肯定是活在模擬中。 我們無知的黑暗森林使得我們可以合理地將我們的信心幾乎均勻地分佈在點(1)、(2)和(3)之間。

除非我們已經生活在模擬中,否則我們的後代幾乎肯定永遠不會運行他們的祖先模擬。

致謝

我感謝許多人的評論,特別是 Amara Angelica、Robert Bradbury、Milan Cirkovic、Robin Hanson、Hal Finney、Robert A. Freitas Jr.、John Leslie、Mitch Porter、Keith DeRose、Mike Treder、Mark Walker、Eliezer Yudkowsky ,以及匿名審稿者。

翻譯:阿列克謝·圖爾欽

譯者註:
1)結論(1)和(2)是非局部的。 他們說,要嘛所有文明都會滅亡,要嘛每個人都不想創造模擬。 這個說法不僅適用於整個可見宇宙,不僅適用於可見地平線之外的整個無限宇宙,也適用於根據弦理論可能具有不同性質的整個10**500度宇宙。 相較之下,我們生活在模擬中的論點是局部的。 一般性陳述比具體陳述更不可能真實。 (比較:「所有人都是金髮碧眼」和「伊凡諾夫是金髮碧眼」或「所有行星都有大氣層」和「金星有大氣層。」)要反駁一般性陳述,一個例外就足夠了。 因此,我們生活在模擬中的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更有可能。

2)計算機的發展不是必須的-例如夢想就夠了。 它將看到經過基因改造和專門定制的大腦。

3)模擬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大多數進入我們大腦的影像都是模擬的——包括電影、電視、網路、照片、廣告——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夢。

4)我們看到的物體越不尋常,它就越有可能出現在模擬中。 例如,如果我看到一場可怕的事故,那麼我很可能在夢中、電視或電影中看到它。

5)模擬可以有兩種類型:模擬整個文明和模擬個人歷史,甚至模擬一個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6) 區分模擬和模仿很重要-模擬自然界中從未存在過的人或文明是可能的。

7)超級文明應該對創建模擬感興趣,以便研究其過去的不同版本,從而研究其發展的不同替代方案。 例如,研究太空中其他超級文明的平均頻率及其預期特性。

8)模擬問題面臨哲學殭屍問題(即缺乏感受性的存在,就像電視螢幕上的陰影)。 模擬生物不應該是哲學殭屍。 如果大多數模擬都包含哲學殭屍,那麼推理就不起作用(因為我不是哲學殭屍。)

9) 如果有多個模擬級別,那么生活在 2 級模擬中的人可以在幾個不同的 1 級模擬中使用相同的 0 級模擬。 以節省計算資源。 就像很多不同的人看同一部電影一樣。 也就是說,假設我創建了三個模擬。 他們每個人都創建了 1000 個子模擬。 然後我必須在我的超級電腦上運行 3003 次模擬。 但是,如果模擬創建了基本上相同的子模擬,那麼我只需要模擬 1000 次模擬,並將每個模擬的結果呈現 1003 次。 也就是說,我總共會跑 XNUMX 次模擬。 換句話說,一個模擬可以有多個所有者。

10) 你是否活在模擬中,取決於你的生活在獨特、有趣或重要方面與普通人的不同程度。 這裡的建議是,模擬生活在重要變革的有趣時代的有趣的人對模擬的創造者來說更有吸引力,無論他們的目的是娛樂還是研究。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人的70% 是文盲農民。 但這裡必須考慮觀察選擇的影響:文盲農民無法質疑自己是否在模擬中,因此你不是文盲農民並不能證明你在模擬中。 也許,奇點區域的時代將是模擬作者最感興趣的,因為在該區域,文明發展路徑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分歧,這可能受到一些小因素的影響,包括文明的特徵。一個人。 例如,我,阿列克謝·圖爾欽,相信我的生活是如此有趣,以至於它更有可能是模擬的而不是真實的。

11)我們處於模擬中的事實增加了我們的風險 - a)模擬可以關閉 b)模擬的作者可以對其進行實驗,創造明顯不可能的情況 - 小行星墜落等。

12) 值得注意的是,博斯特羅姆說這三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當某些點同時為真時,情況是可能的。 例如,我們會死的事實並不排除我們生活在模擬中的事實,以及大多數文明並沒有創造模擬的事實。

13) 模擬的人和周圍的世界可能根本不像任何真實的人或現實世界,重要的是他們認為自己處於現實世界中。 他們無法注意到差異,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見過任何現實世界。 或者他們注意到差異的能力變得遲鈍。 就像在夢中發生的那樣。

14) 在我們的世界中,人們很容易發現模擬的跡象,表現為奇蹟。 但無需模擬,奇蹟也可能發生。

15) 有一個世界秩序模型可以消除所提出的困境。 (但並非沒有矛盾)。 也就是說,這就是卡斯塔涅沃佛教模型,觀察者誕生了整個世界。

16)模擬的思想意味著簡化。 如果模擬精確到原子,那就跟現實一樣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況:某個文明已經學會了創造具有給定屬性的平行世界。 在這些世界中,她可以進行自然實驗,創造出不同的文明。 也就是說,這有點像太空動物園假說。 這些創建的世界不會是模擬的,因為它們將非常真實,但它們將受到創建它們的人的控制,並且可以打開和關閉它們。 而且它們也會更多,因此類似的統計推理也適用於模擬推理。
《UFO 作為全球風險因子》一文的章節:

UFO 是矩陣中的故障

根據 N. Bostrom(Nick Bostrom。模擬證明。 www.proza.ru/2009/03/09/639),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模擬的世界中的可能性相當高。 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可以透過某種超級文明在電腦上完全模擬出來。 這使得模擬的作者可以在其中創建任何圖像,其目標對我們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此外,如果模擬中的控制水平較低,那麼錯誤就會累積起來,就像運行電腦時一樣,並且會出現可以注意到的故障和故障。 黑衣人變成了史密斯特工,消除了故障的痕跡。 或者模擬中的一些居民可能會獲得一些未記錄的功能。 這種解釋使我們能夠解釋任何可能的奇蹟,但它並沒有解釋任何具體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看到這樣的表現,而不是,比如說,粉紅色的大象倒飛。 主要風險是模擬可用於測試系統運作的極端條件,即災難性模式,並且如果模擬變得過於複雜或無法完成其功能,則模擬將被簡單地關閉。
這裡的主要問題是矩陣的控製程度。 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在非常嚴格的控制下的矩陣,那麼其中出現意外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如果矩陣只是簡單地啟動,然後留給它自己的設備,那麼它的故障就會累積,就像作業系統運行過程中故障累積一樣,隨著作業系統的運作和新程式的添加,故障也會累積。

如果矩陣的作者對矩陣中發生的事件的所有細節感興趣,則實施第一個選項。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嚴格監控所有故障並仔細消除它們。 如果他們只對矩陣的最終結果或其某一方面感興趣,那麼他們的控制就會不那麼嚴格。 例如,當一個人運行一個國際象棋程式並離開一天時,他只對程式的結果感興趣,而不對細節感興趣。 而且,國際象棋程式在運行過程中,可以計算出很多虛擬的遊戲,也就是虛擬的世界。 換句話說,這裡的作者對許多模擬工作的統計結果感興趣,他們只關心一次模擬工作的細節,只要小故障不會影響最終結果。 在任何複雜的資訊系統中,都會累積一定數量的故障,並且隨著系統複雜性的增加,消除故障的難度呈指數級增長。 因此,容忍某些故障的存在比從根本上消除它們更容易。

此外,很明顯,鬆散控制的系統集合比嚴格控制的系統集合大得多,因為弱控制系統在可以非常便宜地生產時會大量啟動。 例如,虛擬國際象棋遊戲的數量遠大於真正的國際象棋大師的遊戲數量,家庭作業系統的數量遠大於政府超級電腦的數量。
因此,只要不影響系統的整體運行,矩陣中的故障是可以接受的。 現實中也是一樣,如果我的瀏覽器字體開始以不同的顏色顯示,那麼我不會重新啟動整個電腦或銷毀作業系統。 但我們在不明飛行物和其他異常現象的研究中看到了同樣的事情! 存在一個特定的閾值,超過這個閾值,無論是現象本身還是它們的公眾共鳴都無法跨越。 一旦某些現象開始接近這個閾值,它們要么消失,要么黑衣人出現,要么證明這是一個騙局,要么有人死亡。

請注意,模擬有兩種類型 - 整個世界的完全模擬和自我模擬。 在後者中,僅模擬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的生活經驗。 在 I 模擬中,你更有可能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有趣的角色,而在完整的模擬中,70% 的英雄都是農民。 出於觀察選擇的原因,I 模擬應該更加頻繁——儘管這種考慮需要進一步考慮。 但在 I-simulations 中,UFO 主題應該已經確定,就像世界的整個史前史一樣。 它可能是故意包含在內的——探索我將如何處理這個主題。

此外,在任何資訊系統中,遲早都會出現病毒——即旨在自我複製的寄生訊息單元。 這些單位可能會出現在矩陣中(以及集體無意識中),而內建的防毒程式必須對抗它們。 然而,從使用電腦的經驗和生物系統的經驗來看,我們知道容忍無害病毒的存在比毒害它們到最後更容易。 而且,徹底摧毀病毒往往需要拆除系統。

因此,可以假設不明飛行物是利用矩陣中的故障的病毒。 這解釋了他們行為的荒謬性,因為他們的智力是有限的,也解釋了他們對人的寄生——因為每個人都在矩陣中分配了一定數量的可以使用的計算資源。 可以假設,有些人利用矩陣中的故障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包括永生,但來自其他計算環境的生物也是如此,例如,對根本不同的世界進行模擬,然後滲透到我們的世界。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可能所處的模擬深度是多少。 以原子精度模擬世界是可能的,但這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 另一個極端的例子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其中,當主角接近一個新地點時,根據該區域的總體規劃和某些一般原則,根據需要繪製該區域的三維圖像。 或者有些地方用了空白,而忽略了其他地方的準確繪製(如電影《13樓》)。 顯然,模擬越準確和詳細,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另一方面,「倉促」進行的模擬將包含更多的故障,但同時消耗的運算資源卻少得多。 換句話說,在相同的成本下,可以進行一次非常精確的模擬,也可以進行一百萬次近似模擬。 此外,我們假設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其他事物的模擬:即,事物越便宜,它就越常見(也就是說,世界上的玻璃比鑽石多,隕石比小行星多, T。 e.) 因此,我們更有可能處於廉價、簡化的模擬中,而不是複雜、超精確的模擬中。 可以說,未來將有無限的運算資源可用,因此任何參與者都將執行相當詳細的模擬。 然而,這就是俄羅斯娃娃模擬的效果發揮作用的地方。 也就是說,高階模擬可以創建自己的模擬,我們稱之為二級模擬。 假設對 21 世紀中葉世界的高級模擬(假設是在真實的 23 世紀創建的)可以創建數十億個對 21 世紀初世界的模擬。 同時,她將使用21世紀中葉的計算機,這些計算機的計算資源將比23世紀的計算機更有限。 (而且真正的 23 世紀將節省子模擬的準確性,因為它們對它來說並不重要。)因此,它將創建的所有 21 世紀初的數十億次模擬在計算資源方面將非常經濟。 因此,原始模擬的數量以及較早模擬的數量將比更詳細和較晚的模擬數量大十億倍,因此任意觀察者都有十億倍的機會發現自己處於較早的模擬中(至少在能夠在創建自己的模擬的超級電腦出現之前)並且更便宜且更容易出現故障。 而根據自採樣假設的原則,每個人要想得到最準確的機率估計,就必須將自己視為眾多與自己相似的生物中的隨機代表。

另一種可能性是,不明飛行物被故意發射到矩陣中,以愚弄居住在其中的人們,看看他們對此有何反應。 因為我認為大多數的模擬都是為了模擬某些特殊、極端條件下的世界而設計。

儘管如此,這項假設並不能解釋不明飛行物的全部具體表現。
這裡的風險是,如果我們的模擬因故障而過載,模擬所有者可能會決定重新啟動它。

最後,我們可以假設「矩陣的自發生成」——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計算環境中,但這個環境是在宇宙存在之初以某種方式自發生成的,沒有任何造物主存在的中介。 。 為了使這個假設更有說服力,我們首先應該記住,根據物理現實的一種描述,基本粒子本身就是細胞自動機——類似於生命遊戲中的穩定組合。 ru.wikipedia.org/wiki/Life_(一個遊戲)

阿列克謝·圖爾欽的更多作品:

關於安途

尼克·博斯特羅姆:我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嗎 (2001)Ontol 是一張地圖,可讓您選擇最有效的路線來塑造您的世界觀。

Ontol 基於主觀評估的疊加、對閱讀文本的反映(理想情況下是數百萬/數十億人)。 參與此計畫的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決定在過去10 年或他的生活中的重要方面(思考、健康、家庭、金錢、信任等)讀過/看過的最重要的100/10 件事是什麼。整個人生 。 一鍵共享的內容(文字和視頻,而不是書籍、對話和事件)。

Ontol 的理想最終結果是訪問將影響讀者生活的重要文本和視頻(比現有的維基百科、quora、聊天、頻道、LJ、搜尋引擎)快 10 倍到 100 倍(「哦,我多麼希望我之前讀過這篇文章!很可能,生活會有所不同」)。 地球上所有居民均可免費使用,只需一鍵點擊即可。

來源: www.habr.com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