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獨立行動應用程式將在五年內消失」、「我們正走向科技巨頭生態系統之間的冷戰」——在撰寫有關生態系統的文章時,很難從眾多半鼓舞人心、半威脅的權威引言中選出一句。 如今,幾乎所有意見領袖都認為生態系統是未來的趨勢,是與消費者互動的新模式,正在迅速取代標準的「業務-專業應用-客戶端」方案。 但同時,正如年輕和流行的概念經常發生的那樣,對於生態系統到底應該理解什麼,仍然沒有共識。

「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當你開始回顧來源時,你會立即發現:即使在 IT 專家領域,對於生態系統的本質也存在著不同且非常矛盾的想法。 我們出於實際需要詳細研究了這個主題——前段時間我們公司開始朝著互聯互通、市場覆蓋更廣的方向發展。 為了製定我們自己的長期策略,我們需要對生態系統的討論進行整理和系統化,識別和評估關鍵概念,並了解中型科技公司在這種新模式中的路徑是什麼樣的。 下面我們分享這項工作的成果以及我們自己得出的結論。

生態系的一般定義通常是這樣的:一組在技術層面上互連的產品,為使用者提供額外的好處。 它設定了生態系統的三個參數,根據我們的經驗,沒有人對此有爭議:

  • 其組成中存在多種服務
  • 它們之間存在一定數量的連接
  • 對使用者體驗的有益影響

除了這個清單之外,術語的分歧和衝突也開始出現。 應該有多少企業參與生態系統建設? 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嗎? 他們能為客戶提供什麼好處? 它的起源和擴展過程是如何發展的? 基於這些問題,我們確定了自己的四個概念,它們代表了在稱為生態系統的一組產品之間創建「連結性」的完全不同的模型。 讓我們看看(並畫出)它們中的每一個。

島嶼模型

「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當數位化業務轉型剛開始快速加速時,我們經常會想到為每個企業建立一個內部的、封閉的生態系統的想法。 當服務轉移到虛擬環境時,彼此之間的連結變得容易,建構了一個方便使用者工作的無障礙空間。 你不必尋找太多的例子:蘋果的系統盡可能清楚地說明了這個普遍可訪問性的原則。 有關客戶端的所有信息,從身份驗證數據到可以計算偏好的活動歷史記錄,都可供網路中的每個連結使用。 同時,所提供的服務非常多樣化,並且是根據用戶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因此通常不會出現吸引第三方產品來破壞這種理想協同作用的情況。

現在我們傾向於認為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順便說一下,它已經越來越少表達了)。 她建議做正確的事情——消除流程中不必要的步驟,充分利用用戶資料——但在當前的現實中,這已經不夠了。 規模遠小於蘋果的公司無法承受完全孤立的策略,或至少期望這會為他們帶來市場競爭優勢。 今天,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必須建立在外部關係的基礎上。

全球化模式

「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因此,我們需要外部聯繫,而且需要大量的外部聯繫。 如何收集這麼多的合作夥伴? 許多人會回答: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心,衛星公司將聚集在這個中心周圍。 這是合乎邏輯的:如果主要參與者有主動性,那麼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網絡並不困難。 但這種方案的結果是一種具有特定形式和內在動力的結構。

今天,我們都聽說過似乎無所不能的怪物平台——它們代表了根據全球化模式發展的邏輯結果。 透過將小公司聚集在其庇護下,大企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成為各個業務領域的“面孔”,而其他品牌則迷失在它的陰影中。 只要回想一下中國的微信應用程式就足夠了,該應用程式將來自最不同領域的數十家企業聚集在一個介面下,允許用戶一次性叫出租車、訂餐、預約理髮店和買藥。

從這個例子中很容易得出一個普遍原則:當中心化平台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與它的合作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就成為自願的——在其他地方找到類似的受眾是不現實的,並且將其從明顯主導市場的應用程式中奪走,甚至更不現實。 毫不奇怪,使用這種模式的開發前景經常引起獨立開發者和小型工作室的恐懼和拒絕。 在這裡,幾乎不可能採取積極的立場並直接與觀眾合作,而且可能的財務前景看起來也很模糊。

這樣的巨型平台會出現並發展起來嗎? 最有可能的是,雖然規模可能不是如此巨大(為了獲得如此重要的市場份額,至少在其結構中需要一些先決條件)。 但是,將您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僅限於生態系統,而不考慮不太激進的替代方案,是一種極其悲觀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專業化模式

「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這可能是我們已確定的所有類型中最具爭議性的。 它與協作模型密切相關,但我們認為,它有幾個顯著的差異。 專業化模式也是為中小型企業設計的;它也鼓勵不要局限於自己的資源,而是從合作夥伴專案中受益,但它假設了一種有限且不太靈活的選擇方法。

當一個公司整合了一些現成的第三方解決方案,可以讓產品更好地運作時,我們可以談論這個方案,主要是從技術角度來看。 這些決策通常與安全性或資料儲存問題有關。 最簡單的信使也可以謹慎地包含在這裡,但這已經是協作交叉點的「灰色地帶」——與 Trello 或 Slack 等開發系統的整合已經可以被視為與成熟的生態系統的連結。 我們將此方案稱為專業化模型,因為公司實際上將填補產品功能中的某些空白委託給第三方。

嚴格來說,這符合我們對生態系統的最初定義:由多種服務組成的複雜結構,可以改善用戶的生活(如果他們冒著數據風險或無法在線聯繫公司,情況會更糟)。 但這種合作並不足以豐富使用者體驗:從客戶的角度來看,與一項服務互動(即使「投入」了多個輔助服務)並滿足了一種需求,儘管效率更高。 因此,與孤島模式一樣,專業化模式總體上提供了外包單一產品組件的合理想法,但缺乏建構生態系統本身的概念。

協作模式

「我是必然」:生態系統如何出現以及對它們的期望
假設用於追蹤汽車費用的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已與銀行達成協議,將資料庫與貸款報價整合起來。 到目前為止,這只是一次普通的一次性合作經驗。 使用者對此感覺更好:現在,在處理一項任務(預算)時,他們可以立即滿足另一項主題相關的需求(尋找額外資金)。 然後,同一開發人員將另一個第三方服務整合到應用程式中,以通知車主他們在加油站所需的服務的價格和促銷訊息。 同時,他的合作夥伴,一家汽車服務中心的老闆,開始與一家汽車經銷商合作。 如果你把這整套連接放在一起看,就會開始出現一個複雜的「連結」服務網絡,一旦在這個網絡中,人們就可以解決購買和維修汽車過程中出現的大部分問題 - 換句話說,一個具有良好潛力的小生態系。

與全球化模型不同的是,向心力是一種有影響力的驅動力,透過自身將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連接到系統,而協作模型則由合作夥伴之間複雜的交叉協作鏈組成。 在此類系統中,預設情況下連結是相等的,每個連結的數量僅取決於團隊的活動和服務的具體情況。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生態系統概念正是以這種形式得到了最充分、最健康的表達。

是什麼讓協作生態系統與眾不同?

  1. 它們是多種類型服務的組合。 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可以屬於同一行業或不同行業。 然而,如果一個有條件的生態系統將提供幾乎相同服務集的合作夥伴聯合起來,那麼談論聚合平台就更有意義了。
  2. 他們有一個複雜的聯繫系統。 中心環節(通常被稱為生態系的驅動因素)的存在是可能的,但如果系統中的其他參與者彼此隔離,我們認為系統的潛力就無法得到適當的發揮。 連接越多,記錄和揭示的增長點就越多。
  3. 它們產生協同效應,即整體大於各部分總和的情況。 使用者有機會同時解決多個問題或透過一個入口點滿足多個需求。 應該強調的是,最成功的生態系統是積極主動和靈活的:它們不僅將選項放在顯眼的地方並希望引起興趣,而是在需要時引起人們的注意。
  4. 它們(如前段所述)促進了用戶資料的互利交換,使雙方能夠更巧妙地了解客戶在任何特定時刻想要什麼以及為他提供什麼是有意義的。
  5. 它們顯著簡化了任何聯盟計劃的技術實施:針對「普通」用戶的個人折扣和特殊服務條款、組合忠誠度計劃。
  6. 他們有一種內在的成長衝動──至少從某個發展階段開始。 堅實的用戶資料基礎、總受眾以及透過接觸點分析成功整合的經驗對許多公司有吸引力。 正如我們從自己的經驗中看到的,經過幾次成功的整合案例後,人們對生態系統的穩定興趣開始形成。 然而,這種成長是有限度的──協作系統有機發展,不尋求壟斷市場或「壓垮」個體企業。

顯然,現階段很難百分之百準確預測哪種類型的生態系需求最大。 所有類型始終有可能繼續並行共存,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或者其他全新的模式正在等待著我們。

然而,在我們看來,協作模式最接近定義自然生態系統的本質,其中「由於與生態系統其他部分的溝通,它的每個部分都增加了生存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生存的可能性”。生態系統的生存隨著與其有機體相關的生物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成功的機會很大。

如上所述,所提出的概念只是我們對當前情況的願景。 我們很高興在評論中聽到讀者對此主題的看法和預測。

資料來源:www.habr.com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