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迪斯可中的庫列紹夫效應:脈絡如何創造意義

極樂迪斯可中的庫列紹夫效應:脈絡如何創造意義

在繼續討論《極樂迪斯可》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 100 年前。 在1910年代和20年代,列夫·庫列紹夫(Lev Kuleshov)展示了電影剪輯的效果——根據並排放置的兩個畫面的比較,出現了新的含義。 庫列紹夫拍攝了演員臉部的特寫,然後又拍攝了 3 個畫面:一碗湯、棺材裡的女孩和沙發上的女孩。

根據向觀眾展示哪一對幀,看法也會改變。 觀眾認為這個男人餓了(一碗湯),悲傷(棺材裡的女孩),或著迷(一個女人)。 但事實上,這個男人的表情在所有情況下都是一樣的,只是第一張照片不同。 這種心理效應稱為庫列紹夫效應,顯示內容如何影響提取的意義。


庫列紹夫效應出現在分支遊戲敘事中,有兩個目的:第一,讓選擇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限制情節。

例子。 角色會在劇情的某個時刻背叛主角。 玩家可以做出影響他與該角色關係的選擇:

  • 「好」:玩家幫助他,角色做出友善的反應。 當背叛發生時,這個角色就變成了一個善於操縱的陰謀家。
  • 「壞的」。 玩家傷害了他,而角色則與自己保持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角色是如何被感知的? 他就是預料中的叛徒。

為了限制情節,在庫列紹夫效應中,玩家的選擇可以歸類為上下文「鏡頭」(第一個「鏡頭」=一碗湯)。 背叛是在上下文中解釋的“鏡頭”(第二個“鏡頭”=男人的臉)。 玩家在第一個遊戲中有行動自由,但在第二個遊戲中則沒有。 這有助於我們決定玩家可以做出哪些選擇。 例如,可能沒有選擇殺死叛徒,因為第二次“射擊”要求他活著。 這限制了玩家對故事的影響力,同時讓他們有機會探索自己的故事。

現在讓我們回到極樂迪斯可。 這是一款角色扮演遊戲,因此與其他角色扮演遊戲一樣,它也有角色統計數據。 這些不是典型的 D&D 統計數據,例如力量、智慧、魅力等。 《極樂迪斯可》中的統計數據是同理心、百科全書和權威。 玩家在這些技能上投入的點數越多,角色在這些技能上的表現就越好,對他的影響就越大。 如果你沒有玩過,你可能會問,“玩家角色如何受到同理心的影響?” 答:關係。

極樂迪斯可中的庫列紹夫效應:脈絡如何創造意義

關係是受角色統計數據影響的對話台詞。 例如,如果一個角色具有很高的同理心,那麼在對話中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試圖不表現出來,但他對後院的屍體感到不安。” 然後,當玩家收到對話選項時,他會根據同理心提示對其進行評估。 當兩個統計數據提供不同的選項時,就會出現遊戲中一些最有趣的時刻。 例如,如果同理心告訴你要同情一個處於崩潰邊緣的角色,那麼權威建議更努力地推動他。

極樂迪斯可中的庫列紹夫效應:脈絡如何創造意義

為什麼《極樂迪斯科》中的選擇比上面的背叛例子更引人注目? 在第一個範例中,玩家的選擇包括上下文「鏡頭」。 不可避免的背叛是在上下文中解釋的“射擊”。 在極樂迪斯科中,上下文“鏡頭”是一種關係,因此對話選擇可以將“鏡頭”解釋為“未來鏡頭”。 玩家的選擇不再與上下文有關。 底線:結合情境的行動創造意義。

互連是微觀層面的庫列紹夫效應。 玩家收到的對話選項有自己的上下文,受其角色特徵的影響。 這次庫列紹夫效應不僅僅是一種知覺──玩家可以對其採取行動。

來源: www.habr.com

添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