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迪斯科中的库列绍夫效应:语境如何创造意义

极乐迪斯科中的库列绍夫效应:语境如何创造意义

在继续讨论《极乐迪斯科》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100 年前。 在1910年代和20年代,列夫·库列绍夫(Lev Kuleshov)展示了电影剪辑的效果——根据并排放置的两个画面的比较,出现了新的含义。 库列绍夫拍摄了演员脸部的特写,然后又拍摄了 3 个画面:一碗汤、棺材里的女孩和沙发上的女孩。

根据向观众展示哪一对帧,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观众认为这个男人饿了(一碗汤),悲伤(棺材里的女孩),或者着迷(一个女人)。 但事实上,这个男人的面部表情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一样的,只是第一张照片不同。 这种心理效应称为库列绍夫效应,显示内容如何影响提取的含义。


库列绍夫效应出现在分支游戏叙事中,有两个目的:第一,让选择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限制情节。

例子。 角色会在剧情的某个时刻背叛主角。 玩家可以做出影响他与该角色关系的选择:

  • “好”:玩家帮助他,角色做出友善的反应。 当背叛发生时,这个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善于操纵的阴谋家。
  • “坏的”。 玩家伤害了他,而角色则与自己保持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角色是如何被感知的? 他就是预料之中的叛徒。

为了限制情节,在库列绍夫效应中,玩家的选择可以归类为上下文“镜头”(第一个“镜头”=一碗汤)。 背叛是在上下文中解释的“镜头”(第二个“镜头”=男人的脸)。 玩家在第一个游戏中有行动自由,但在第二个游戏中则没有。 这有助于我们决定玩家可以做出哪些选择。 例如,可能没有选择杀死叛徒,因为第二次“射击”要求他活着。 这限制了玩家对故事的影响力,同时让他们有机会探索自己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回到极乐迪斯科。 这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因此与其他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它也有角色统计数据。 这些不是典型的 D&D 统计数据,例如力量、智慧、魅力等。 《极乐迪斯科》中的统计数据是同理心、百科全书和权威。 玩家在这些技能上投入的点数越多,角色在这些技能上的表现就越好,对他的影响就越大。 如果你没有玩过,你可能会问,“玩家角色如何受到同理心的影响?” 答:关系。

极乐迪斯科中的库列绍夫效应:语境如何创造意义

关系是受角色统计数据影响的对话台词。 例如,如果一个角色具有很高的同理心,那么在对话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试图不表现出来,但他对后院的尸体感到不安。” 然后,当玩家收到对话选项时,他会根据同理心提示对其进行评估。 当两个统计数据提供不同的选项时,就会出现游戏中一些最有趣的时刻。 例如,如果同理心告诉你要同情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角色,那么权威建议更努力地推动他。

极乐迪斯科中的库列绍夫效应:语境如何创造意义

为什么《极乐迪斯科》中的选择比上面的背叛例子更引人注目? 在第一个示例中,玩家的选择包括上下文“射击”。 不可避免的背叛是在上下文中解释的“射击”。 在极乐迪斯科中,上下文“镜头”是一种关系,因此对话选择可以将“镜头”解释为“未来镜头”。 玩家的选择不再与上下文有关。 底线:结合上下文的行动创造意义。

互连是微观层面的库列绍夫效应。 玩家收到的对话选项有其自己的上下文,受其角色特征的影响。 这次库列绍夫效应不仅仅是一种感知——玩家可以对其采取行动。

来源: habr.com

添加评论